PRODUCT CLASSIFICATION
耐寒耐濕熱折彎試驗箱日常使用技術指南
在材料性能檢測領域,耐寒耐濕熱折彎試驗箱憑借其多樣功能,可模擬極限環境條件,對材料進行折彎力學性能測試,為建筑、汽車、機械制造等行業提供關鍵數據支持。規范且科學的日常使用方法,是保障試驗準確性與設備穩定性的關鍵,以下從多個維度展開詳細介紹。
一、設備核心原理與結構解析
(一)環境模擬原理
耐寒功能:設備內置高效制冷系統,多采用雙級壓縮制冷技術,通過壓縮機、冷凝器、節流裝置和蒸發器組成的循環系統,將試驗箱內溫度降至 -40℃甚至更低。當設定低溫目標后,壓縮機啟動,制冷劑在系統中循環,在蒸發器中吸收熱量,實現箱內降溫,并由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反饋,通過控制系統精準調節制冷強度。
耐濕熱功能:采用蒸汽加濕與冷凝除濕相結合的方式調控濕度。蒸汽發生器將水加熱產生蒸汽,通過管道輸送至箱內提升濕度;當濕度過高時,制冷系統啟動,使蒸發器表面溫度降低,水汽遇冷凝結成水排出,實現除濕。同時,配合加熱系統控制溫度,可模擬出高溫高濕環境,如 85℃、85% RH 的嚴苛條件。
(二)折彎試驗原理
設備配備高精度的折彎機械裝置,由伺服電機驅動滾珠絲杠,帶動折彎模具進行精確運動。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折彎角度、壓力和位移數據,將信號傳輸至控制系統。用戶在操作界面設定折彎角度、速度和次數等參數后,系統控制電機按照預設程序驅動模具,對樣品施加壓力使其彎曲,從而測試材料在特定環境下的折彎性能。
(三)結構組成
箱體結構:采用雙層結構,外層為高強度冷軋鋼板,表面經靜電噴涂處理,防銹耐腐蝕;內層為不銹鋼材質,便于清潔和防止污染。兩層之間填充高密度聚氨酯保溫材料,有效阻隔熱量傳遞,保證箱內環境穩定。
控制系統:集成環境控制與折彎試驗控制功能,采用觸摸屏操作界面,可分別設定溫度、濕度、折彎角度、速度等參數。具備數據記錄、曲線顯示和報警功能,能實時記錄試驗過程中的各項數據,生成溫度 - 時間、壓力 - 位移等曲線,并在溫濕度超范圍、設備故障時及時報警。
樣品夾持裝置:設計有多種規格的樣品夾具,適用于不同形狀和尺寸的材料樣品。夾具采用高強度合金材質,具有良好的夾持力和穩定性,確保在試驗過程中樣品固定牢固,避免因松動影響測試結果。
(二)參數設定與運行
環境參數設定:在控制系統操作界面,依次設定試驗所需的溫度、濕度和試驗時間。例如,進行耐寒測試時,設定溫度為 -20℃,保持時間為 2 小時;進行耐濕熱測試時,設定溫度為 60℃、濕度為 90% RH,保持時間為 48 小時。設置完成后,點擊確認,設備開始運行,調節箱內環境至設定狀態。
折彎參數設定:根據樣品材料特性和試驗標準,設定折彎角度、速度和次數等參數。如測試金屬板材的折彎性能,可設定折彎角度為 90°,速度為 5mm/min,折彎次數為 3 次。設定完成后,檢查參數是否準確,確認無誤后啟動折彎試驗程序。
設備運行監控:設備運行過程中,密切關注控制面板顯示的溫濕度、壓力、位移等數據,觀察設備運行狀態。每隔一段時間記錄一次數據,確保溫濕度在設定范圍內波動,折彎過程平穩正常。若發現數據異常或設備出現異響、振動等情況,立即按下急停按鈕,停止試驗,排查故障原因。
(三)試驗結束處理
停止設備:試驗結束后,先關閉折彎試驗程序,待折彎模具停止運動后,再關閉環境控制系統,使設備停止運行。待箱內溫濕度降至接近室溫后,打開箱門,取出樣品。
數據記錄與分析:從控制系統中導出試驗數據,包括溫濕度變化曲線、折彎過程中的壓力 - 位移曲線等。觀察樣品外觀,檢查是否有裂紋、變形等情況,并拍照記錄。對試驗數據進行分析,計算材料的折彎強度、塑性變形等性能指標,撰寫試驗報告,為材料性能評估提供依據。
(一)日常維護
清潔保養:每次試驗結束后,及時清理試驗箱內膽,去除殘留的水汽、試樣碎屑和污漬。使用干凈的濕布擦拭箱體外部,保持設備外觀整潔。定期清潔折彎模具,去除表面的油污和金屬碎屑,防止模具磨損和腐蝕。
部件檢查:每天檢查水箱水位,及時補充水;檢查制冷系統的制冷劑壓力,確保在正常范圍內;檢查折彎機械裝置的傳動部件,如滾珠絲杠、導軌等,是否有松動、磨損現象,定期涂抹潤滑脂,保證其運動順暢。
(二)定期維護
傳感器校準:每半年對溫度、濕度傳感器進行校準,使用高精度的標準溫濕度計進行比對,若測量誤差超出允許范圍,及時進行校準或更換傳感器。每年對折彎試驗的壓力、位移傳感器進行校準,確保測試數據的準確性。
系統維護:每年對制冷系統進行全面檢查,清洗冷凝器、蒸發器表面的灰塵和污垢,檢查壓縮機的運行性能,如有必要,補充制冷劑。定期檢查加濕系統的管道和蒸汽發生器,清除水垢和雜質,保證加濕效果。對折彎機械裝置的伺服電機、控制器等進行檢測和維護,確保其控制精度和可靠性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