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CLASSIFICATION
立式恒溫恒濕試驗箱日常使用全解析
在現代工業生產與科研活動中,眾多產品和材料需在穩定的溫濕度環境下進行性能測試,立式恒溫恒濕試驗箱憑借其空間利用率高、操作便捷等優勢,成為實驗室和生產車間的常用設備。規范且科學的日常使用方法,不僅能確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,還能有效延長設備使用壽命,以下將為您詳細介紹其日常使用的關鍵要點。
一、使用前的全面準備
(一)安裝環境選擇
立式恒溫恒濕試驗箱應安裝在通風良好、無強烈震動、遠離熱源與水源的室內空間。設備周圍需預留至少 50cm 的空間,便于空氣流通與日常維護操作。同時,要避免將其放置在陽光直射或灰塵較多的區域,陽光直射會干擾箱內溫度控制,灰塵則可能進入設備內部,影響風機、傳感器等部件的正常運行。此外,試驗箱需放置在水平穩固的地面上,可使用水平儀檢測設備是否水平,若不水平,可通過調節設備底部的腳杯來校正,確保設備運行穩定。
(二)設備檢查與確認
使用前,需對設備進行細致檢查。外觀方面,查看箱體是否有損傷、變形,箱門密封條是否完好,門鎖能否正??劬o。若密封條老化、破損,會導致箱內溫濕度泄漏,影響試驗準確性,需及時更換。電氣連接上,確認電源線規格符合設備要求,插頭牢固插入插座,設備接地可靠。接地不良可能引發設備故障甚至安全隱患,可使用接地電阻測試儀檢測接地電阻,應小于 4Ω。此外,還要檢查設備的控制面板,確保各按鈕、顯示屏等功能正常,無顯示異?;虬存I失靈現象。
(三)水源與排水準備(若有加濕功能)
對于具備加濕功能的立式恒溫恒濕試驗箱,需檢查水箱水位。水箱應使用純凈水或蒸餾水,避免使用自來水,因為自來水中的雜質可能堵塞加濕管道或影響加濕效果。當水位低于水位線時,及時添加適量水源。同時,確保排水管道連接順暢,無彎折、堵塞,定期清理排水口,防止污垢堆積導致排水不暢,影響設備正常運行。
二、規范操作流程
(一)樣品準備與放置
挑選符合試驗要求的樣品,確保樣品表面清潔,無油污、雜質。對于可能在試驗過程中釋放有害氣體、易燃易爆或具有腐蝕性的樣品,嚴禁放入試驗箱內,以免損壞設備或引發安全事故。將樣品合理放置在箱內樣品架上,樣品之間需保持一定間距,一般不小于 2cm,避免相互遮擋,確保每個樣品都能充分接觸箱內溫濕度環境。同時,樣品的放置應穩固,防止在試驗過程中掉落。
(二)參數設置
根據試驗標準和樣品特性,在設備控制面板上設置準確的溫濕度參數、試驗時間、升溫 / 降溫速率等。設置溫度時,注意設備的溫度范圍,避免超出極限溫度損壞設備。濕度設置要考慮設備的加濕和除濕能力,確保能達到并維持設定濕度。在設置升溫 / 降溫速率時,不宜過快,過快的速率可能導致溫濕度波動過大,影響試驗結果準確性,一般建議升溫速率不超過 3℃/min,降溫速率不超過 2℃/min。完成參數設置后,仔細核對,確認無誤。
(三)設備啟動與運行監控
關閉箱門,確保箱門鎖扣緊密,防止箱內溫濕度泄漏。按下設備啟動按鈕,設備開始運行。在設備啟動初期,密切觀察運行狀態,查看風機是否正常運轉、加熱 / 制冷指示燈是否正常亮起、溫濕度顯示是否正常上升或下降。試驗過程中,嚴禁隨意打開箱門,因為箱內高溫、高濕環境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,且會干擾箱內溫濕度穩定。建議每隔 30 分鐘記錄一次溫濕度數據,若發現溫濕度偏差超過設定范圍(一般溫度偏差 ±1℃,濕度偏差 ±5% RH),需立即檢查設備運行狀態,排查原因,如檢查傳感器是否正常、加熱 / 制冷系統是否故障等,并及時進行調整或維修。
三、試驗結束后的操作
(一)樣品處理
試驗結束后,待設備溫度降至接近室溫,佩戴防護手套打開箱門,小心取出樣品。將樣品放置在標準實驗室環境中恢復一段時間,一般為 2 - 4 小時,使樣品溫度和濕度達到穩定狀態,再進行性能檢測和分析。對于試驗過程中可能受到污染或損壞的樣品,需妥善處理,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或人員傷害。
(二)設備清理
取出樣品后,及時清理試驗箱內膽。使用干凈的濕布擦拭箱內殘留的水汽、試樣碎片或其他雜質,保持箱內清潔。對于頑固污漬,可使用中性清潔劑輕輕擦拭,但要避免使用腐蝕性清潔劑,防止損壞內膽材質。設備外表面也需定期清潔,每周用濕布擦拭一次,去除灰塵和污漬,保持設備外觀整潔。同時,清理水箱和排水管道,倒掉水箱內剩余的水,使用清水沖洗水箱和排水管道,防止細菌滋生和管道堵塞。
(三)設備關閉與維護
清理完畢后,關閉設備電源。若設備長時間不使用,需斷開電源,取出水箱內的水,打開箱門通風干燥,防止內部部件受潮生銹。定期檢查設備的密封部件,如箱門密封條,若發現老化、變形或破損,及時更換。每月對設備的溫濕度傳感器進行校準,可使用高精度的溫濕度標準器進行比對校準,確保傳感器測量準確。此外,每年對設備的制冷系統、加熱系統、加濕系統等進行全面維護保養,檢查制冷劑壓力、加熱絲電阻、加濕管通暢性等,及時更換磨損或損壞的部件,保證設備性能穩定。